1、節能減排主要是節約一次性能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排放。
2、廣義的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排放。狹義的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3、一次性能源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類資源為代表。任何工業生產活動首先要以節約一次性能源為主要目標,以盡力延緩這類資源過快的消耗速度。
主要是節約石化能源,大力發展綠色可循環能源。減少CO2和污染物的排放。和節能連在一起減排,大多是指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能耗總量、能耗強度“雙降。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被破壞的代價,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
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
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
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溫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
能耗雙控主要指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
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的一項重要措施,既能節約能源資源,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也能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綠色水平。
節能減排指的是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x0d原答案:節能減排指的是減少能源浪費和降低廢氣排放.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必然要求.\x0d節能減排 、全民行動是由國家發改委、中宣部等十七個部門、共同舉辦的,各部委負責人、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積極倡議節能減排,呼吁全民參與.\x0d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在看到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清醒的認識到粗放型經濟模式對環境的不利影響.馬凱指出,節能減排對中華民族而言是勢在必行、別無選擇、全民行動、人人有責;\x0d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董力說:廣大職工是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主力軍,也是節能減排工作目標的實現者.董力要求全國各級工會,動員廣大職工積極開展技術革新和勞動競賽推動節能減排工作激發更大的成效\x0d為了直觀地量化社會公眾節能減排的潛力,今天科技部部長萬鋼向社會公布了科技部組織專家剛剛制定完成的全民節能減排量化指標,并提供了500個全民兼宜的節能減排的小竅門,供公眾學習;\x0d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黃晴宜指出,婦女在家庭中對生活方式的節能減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啟動儀式上,黃晴宜通報了近期全國各級婦聯組織積極開展以家庭為單位的節能減排家庭社區行動成果;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積極倡導課本等教材的循環使用,努力讓節能減排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讓節能知識走進課堂,功在千秋,利在當代;\x0d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副主席鄧楠在報告中認為,普及節能減排的知識、將科學的理念和方法,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給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可以更有效的體現節能減排的效果;\x0d在今天的啟動儀式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透露,目前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正在制定措施,對大宗用戶和居民用戶更換節能燈給予經濟補貼的鼓勵措施.從推廣節能燈開始,慢慢滲透到節能減排的其它方面.\x0d國務院副秘書長兼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焦煥成認為政府機構節能減排意義重大,不僅可以降低行政成本,節約資源,更是對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他要求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從每個工作人員做起,少用一次車、節約一升油、少用一張紙、節約一度電.\x0d解放軍總后勤部副部長王謙更是將軍委批準頒發的2001年前部隊節能減排的目標向社會公開,把節能減排當作一個重要任務來堅決完成.\x0d節能減排顧名思義就是節約能能源(能源就是向自然界提供能量轉化的物質(礦物質能源,核物理能源,大氣環流能源,地理性能源).能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在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質能源的出現和先進能源技術的使用.在當今世界,能源的發展,能源和環境,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減少污水、污氣(不經處理)排放.在我國環境保護法中有明確規定,嚴禁向江河湖海排放有毒有害廢氣污水;不得在人流集中地焚燒瀝青.